物流金融业务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物流增值服务。其运用金融工具使物流业产生新的价值增长空间,在物流金融服务中,它既强化了自身的竞争地位,又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将物流业与金融业有机结合将是未来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物流金融的定义
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物流金融,即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物流服务,主要指: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物流金融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物流与加工服务,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与资本运作效率等。
在国内,有学者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
对物流企业而言,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各种保险、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活动,都有可能成为物流企业的利润来源,这为物流企业大大提升了盈利空间。
物流金融开展的原因
首先,物流金融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在商业活动中,商品从原材料制造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原材料和流动产品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存在着大量的库存,过多的库存就意味着相应的资金成本的占用增加。而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使得企业可能处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金融服务能够解决物流过程中的融资问题,使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产品开发和快速扩张方面、有效地盘活物流过程中的资金沉淀、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占有能力。
其次,物流金融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物流企业通过物流服务所能获得的利润不断下降。比如卡车运输、货代和一般物流服务利润率下降到平均只有2%左右,已没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而对于供应链的金融服务来说,由于各家企业涉足少,目前还有广大的空间,而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中增加了金融服务,将其作为争取客户、增加企业利润的一项重要举措。把金融服务与物流服务相结合,成为一个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利润的新突破口。
再次,物流金融业务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低风险利润源。
物流金融可为银行提供低风险下的利润增长。当前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不高,如何提高贷款质量、控制贷款风险,发展新的业务成为银行关注的首要问题。通过与物流公司的合作,由物流公司作为中介,使银行授信于企业,有效地保证了银行资金的安全性,降低了融资风险。
物流金融的操作方式
具体来说,物流金融比较成熟的操作有以下几种:
模式1:货权仓单质押
指借款人以仓单等货权凭证出质,向银行申请融资的授信业务。用于质权融资的普通货权凭证虽非由交易所按统一标准开具,但是银行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也要求该凭证具有无瑕疵、不限制转让等特点。如果质押的仓单为标准仓单(由交易所按统一标准开具的仓单)与期货公司业务相结合会产生更好更深入的效果,此种模式在具有发达产品期货市场的地区,有广阔的操作空间。
模式2:保兑仓
保兑仓是在仓单质押的基础上发展出的更为高级的物流金融业务,保兑仓相对于仓单质押业务模式的特点是先票后货,即银行在买方客户(经销商)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开出承兑汇票,收票人为生产厂商,生产厂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按银行指定的物流企业仓库发货,货到仓库后转为仓单质押,物流企业根据银行的指令分批放货给经销商。
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
首先,金融物流中要控制质押物产品的风险。银行与物流企业必须考虑选取产品销售趋势好、市场占有率高、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生产商合作。要对质押货物品种选择、质押货物市场价格的稳定性以及质押货物是否投保等方面入手,尤其要考虑到质押物变现风险。银行与物流企业应建立对质押商品销售情况、价格变化趋势的监控机制,并设定合理的质押率。
其次,要控制质押物所有权的法律风险。因为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质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另外,目前我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与物流银行相关的条款尚不完善,也没有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因此,物流企业与银行在开展此类业务时,必须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本,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
再次,质押物监管风险。为控制该风险,银行必须选择仓库管理水平和仓库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资产规模大、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对质物进行严格监管能力和一定偿付能力的大型专业物流公司合作,并制订完善的办理质物入库、发货的风险控制方案。
最后,物流企业与银行要仔细甄选融资对象。银行与物流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程序从事客户评估,从事监管工作的物流企业要承担更深入的客户风险调查工作,并及时与银行沟通,所以选择客户要谨慎,要考察其业务能力、业务量及货物来源的合法性。